乒乓球是国球,更是我的热爱!77岁上海奶奶冲击第三届全运会,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!
再见沃霞芬,77岁的她风采依旧,瘦小的个子在球台前散发着运动的活力。在3月15日举行的“我要上全运”全运会群众比赛乒乓球项目上海市选拔赛中,沃霞芬参加了女子70岁及以上组别的选拔,目标是参加她的第三届全运会。上海作为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源地之一,始终以“国球精神”为引领,深耕群众体育土壤,已形成“人人爱乒乓、人人会乒乓”的浓厚氛围。
本次选拔赛以“全民参与、全民共享”为宗旨,吸引了来自五个年龄组的335名乒乓球爱好者积极参与。这里不仅是竞争的赛场,更是自我成就的舞台。2017年天津全运会时,69岁的沃霞芬是上海队中年纪最大的队员。她从小就热爱乒乓球,这次能参加全运会让她感到无比荣幸。在三四名的决赛中,她最终获得了一枚全运会铜牌,这成为她人生中极具意义的时刻。
“当时很多观众为我加油,还来跟我合影。”沃霞芬成为了上海群众体育的代表人物。四年前的陕西全运会上,73岁的她再次搭乘全运会的列车,增设的70岁以上组别让她兴奋不已。“我真的没想到,我做梦也在笑。”尽管面临年龄带来的体能下降和伤病的困扰,沃霞芬依然坚持参加比赛,最终收获了一枚极具价值的金牌。“乒乓球是国球,也是我的挚爱,带给我健康与快乐!”
乒乓球依然是沃霞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,她每周与朋友们约球三次,从不间断。“在我们徐家汇街道,有十多个球友,八十多岁的也有,大家活力十足。”谈到全运会的目标时,沃霞芬表示:“重在参与,尽力而为。我一向认真对待每一件事;如果有机会再次站上全运会的舞台,我定会全力以赴为上海争光。”
周末的上海市体育宫热闹非凡,老面孔和新朋友汇聚在此。女子50-59岁组选手张丽首次参加“我要上全运”选拔赛,她表示:“我住在普陀,这里算得上我的主场。我已打球20年,从最开始的简单推挡,经过训练和比赛,水平大有提高。”张丽在比赛中曾获得真如赛区的冠军,取得过与半专业选手的较量中胜出,倍感成就感。
这次“我要上全运”选拔赛激发了选手们的参赛热情,因为能够代表上海参加四年一届的全运会是个荣耀。市乒协在选拔程序和标准上投入了大量精力,力求做到规范与专业,全面评估每位参赛选手。选拔分为两个阶段:第一阶段是为期两天的选拔赛,第二阶段是专家评审环节。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、上海市乒乓球协会会长王励勤表示:“我们邀请了上海乒乓球领域的资深专家和专业队教练组成评审团,他们将深入研究和综合考量每位运动员的表现,最终确定代表上海参赛的最佳运动员名单。”
为了更好地备战全运会群众比赛乒乓球项目,市乒协还借助社会力量进行经费支持,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。王励勤强调:“从比赛器材的配备,到食宿安排,再到医务保障,我们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划,尤其关心运动员的医务保障。”一旦遇到身体问题,现场能够及时提供帮助与治疗,为运动员的参赛提供充分的保障。
在此,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乒乓球爱好者能够加入这个大家庭,享受比赛的乐趣与成就。尤其是对于热爱乒乓球的人来说,人生就是博,来尊龙凯时把握每一个机会,展现奔放热情,为自己和团队争光!